您的位置:首页 > 国内 >

高考焦虑不可怕,家校共同应对是关键

“我总是会不停地设想考试中会发生的事情,担心自己会出现失误,这种压力让我感到非常焦虑。”高三学生何鑫坦言,随着高考的临近,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,注意力难以像之前一样高度集中。

随着高考的脚步日益临近,像何鑫这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。据心理学专家介绍,高考前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,许多学生都会因为对考试结果的过度担忧而出现焦虑情绪。这种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,还可能对考试成绩产生负面影响。面对这种情况,如何帮助学生缓解焦虑,成为了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。

积极调整心态 将压力化为动力

经过十年的辛勤耕耘,每一位考生都怀揣着梦想,渴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,进入心仪的大学。然而,临近高考,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焦虑情绪。面对这一情况,重要的是,要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,化焦虑为前行的勇气。

当感受到焦虑的侵袭时,考生们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些强有力的自我暗示。比如,在内心默念“我能行”、“我一定能够成功”、“我看好我自己”等积极的话语。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有效增强自信,克服焦虑,以更加坚定的心态面对高考。同时也可以向外界寻求帮助,多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,共同寻找解决办法。

全面调整教学策略,助力学生备考

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,也应该在高考前调整教学策略,助力学生备考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,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,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并有效应对日益加剧的焦虑情绪。

同时,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,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,及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,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。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,帮助他们掌握高效的复习技巧,引导学生摆脱“学习成绩已定型,无法再突破”的固有观念,鼓励他们以更加自信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挑战。

此外,学校还可以举办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,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。研究表明,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,使精神放松,心情愉悦。有的同学在长时间备考过程中会遭遇“高原反应”,原本已经记得很牢的知识点,回想时会突然想不起来,大脑一片空白。这时要让大脑适当“放空”一下,把学习和书本全放下,做点缓和的运动,等身体和大脑都放松后,再回去复习,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放平心态,避免给孩子带来外界压力

iEnglish未来研究院副院长杨光表示,学生备考期间家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家长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,避免过度关爱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。要用平常心去看待高考,避免因为自己过度紧张而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。在空闲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,多听、多理解孩子的烦恼和压力,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,能够有效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。

在饮食和作息方面,家长也应该合理安排,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营养摄入。充足的睡眠是高考前必不可少的。每天至少保证7小时睡眠,才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确保高考时完美发挥。

除此之外,家长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智能化学习工具,利用其个性化、趣味化的内容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状态,减少高压学习带来的焦虑心情。杨光称,如在英语方面,新课标卷重阅读能力提供分数来源的50%,可通过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等工具,在一定时期内轻松保持复杂环境下不间断的海量输入输出练习,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记录学习数据,为孩子智能规划学习路径,为家长实现高质量陪伴提供助力。

随着高考日益临近,适度的紧张与压力是难免的。只要正确认识,并找到疏解的办法,就能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,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的挑战。